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正文
《河北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 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省残联教育就业部
日期: 2022-07-20
访问次数: 195

一、基本原则。完善机制,精准施策,统筹协调,德技并修。

二、目标任务。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等为主要形式,精准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供给充足、载体多元、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适应残疾人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需要。到2025年,培训供给不断提升,基本满足残疾人各类职业培训需求。

三、主要内容。一是精准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中新成长的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培训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依托各级各类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以达到上岗要求和掌握初级技能为目标,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加强与用人单位对接,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积极组织定岗、定单式培训,密切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发挥各级盲人保健按摩实训基地和盲人按摩示范机构作用,加大未就业视力残疾人的培训力度,以“师带徒”方式安排保健按摩培训,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配合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在农村残疾人中大力开展种植、养殖、加工、传统工艺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增收能力。二是全面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将在岗的残疾职工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指导其根据岗位提升与稳定就业需要,制定残疾职工职业培训计划。鼓励用人单位单独或与培训机构合作,采用岗前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岗位练兵等方式,稳步提升残疾职工职业技能水平。鼓励用人单位与参训职工协商调整工作及培训时间,依法保障残疾人职工参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三是持续推进创业创新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培训需求以及创业初期的残疾人,依托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培训(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网络平台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培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需求,紧密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新素质培养、创业项目指导、开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无障碍法规等多方面、多形式的培训。组织残疾人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技能水平、管理能力,树立残疾人创业典型。结合残疾人群体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数字技能培训、新媒体营销技能培训等。四是精心组织中高技能人才培训。以在校残疾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胜的技术能手、具备专利专长的残疾人人才等为主要对象,开展中高技能人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残疾人中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动方面的作用;鼓励其参与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文化产业大赛。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坚持工学结合、德技并修,努力建设和打造一支残疾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五是统筹安排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人员培训。对规模较大、可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开展雇主培训,提高对残疾人群体就业能力的认识,改变用人观念。组织各级各类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人员开展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信息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项就业服务技能提升培训,更好服务于残疾人群体。六是全面落实职业素养培训。残联组织要积极参与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指导监督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将职业道德、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安全环保、健康卫生、劳动保护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列入培训内容,实现残疾人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双提升”。

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落实国家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与管理办法,规范培训流程,强化培训质量。明确购买残疾人职业培训服务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参与残疾人职业培训。针对残疾人群体实际,特别是部分类别残疾人需要辅助教学人员等情况,合理确定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支持残疾人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劳动者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培训合格证书等),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一年内不可重复享受)。残疾人参加国内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等实训,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不含获奖人员奖金、差旅费、交通食宿费、工杂费等其他费用)。制定《河北省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规范盲人医疗按摩行为,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权益,促进盲人医疗按摩事业发展。适时更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及时提供更多培训项目。二是加强培训供给。依托公共实训基地、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结合地域特点和残疾人需求,通过挂牌认证的方式,加强各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的培育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级培训基地准入、退出和评估机制,实行分级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扶持政策。到2025年末,每个县(市、区)至少挂牌1家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以中高等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要对象,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共建共享行动,遴选和培育一批残疾人实习实训基地。对盲人按摩、非遗传承等类别化培训基地建设给予适当支持。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探索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开展学习积分等形式的线上自主学习试点,推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将相关线上培训平台及数字资源纳入培训机构目录。依托全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线上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支持引导。多渠道组织各市优质课程资源,积极争取纳入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线上培训资源库。落实线上培训资源开发、使用、审核、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扩大线上培训资源覆盖面。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培养。针对残疾人身心特点以及盲文、手语等特殊需求,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要求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师资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建立由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和个体从业者中的高技能人才、国际和国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优胜者、劳动模范、岗位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自强模范、乡村振兴自强人才以及符合条件的技能劳动者组成的专兼职并存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实现培训师资动态管理。五是规范管理。推进残疾人职业培训项目化、类别化、规范化,落实残疾人职业培训目录清单管理,建立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公示制度。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资金使用、结业审核等各项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建立学员满意度和第三方参与的培训质量评价制度。残疾人培训结束并通过结业考核,由培训机构发放培训合格证书。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公布培训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六是打造品牌。各地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特点,结合地域优势,积极培育残疾人培训项目品牌。省残联每2年组织1次优质专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评选。引导和鼓励开展电子商务、媒体运营、数字技能等新业态项目培训。扶持残疾人非遗、文创及保健(医疗)按摩等特色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发展,打造一批优秀传统工艺和民族传统文化技艺培训项目。七是拓展技能提升渠道。支持普通职业院校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单独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与有关院校合作试点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落实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按照残疾人学分银行基本流程和制度框架要求,探索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帮助残疾人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取中专及以上学历,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政策来源:关于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 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