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正文
关于《河北省“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来源:省残联教就部
日期: 2025-08-19
访问次数: 35

近日,省残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妇联印发《河北省“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载体,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基础。手工产品具有生产周期短、收益见效快、生产方式灵活等特点,非常适合残疾人参与制作‌。为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从事手工产品制作实现就业,省残联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妇联在全省组织实施“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

二、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有效挖掘和培育具有各地县域特色手工、非遗项目,打造适合残疾人就业“一县一品”“一县多品”项目,通过持续不断实施系列性的技能培训、展示展销、宣传推介等支持措施,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增收。

三、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总体目标、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总体目标指出:努力让每一个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都能就业,帮助全省广大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提升生活质量,逐步迈向共同富裕。到2030年底,在全省167个县(市、区)培育1000余个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特色手工产品,带动1万名以上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增收

主要措施包括:(一)制定产品目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摸排机制,深入挖掘、培育适合残疾人从事的具有本地特色手工、非遗项目品类,形成覆盖全省167个县(市、区)的残疾人特色手工产品目录,实行动态更新管理机制。(二)开展技能培训。统筹利用各部门培训资源,以残疾人就业增收为重点,线上线下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展能展示等技艺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残疾人手工从业技能。(三)展示展销产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设“百县千品”残疾人产品展厅、直播销售厅,在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专设残疾人“百县千品”手工特色产品线上展销专区,集中进行工艺展示,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四)培养领军人才。将各地从事手工产品制作的领军人物、工匠名师大师纳入“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名册管理,并实行领军人才动态调整机制,支持鼓励设立大师传习所、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传承技艺培训。(五)加强宣传推介。运用短视频等手段,讲述残疾人手工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故事,展示残疾人制作手工产品技艺全过程,全方位宣介“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把“百县千品”促就业工程打造成在全国残疾人工作“叫得响、立得住”的金名片。

《方案》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总结经验成效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四、创新举措

(一)以手工产品制作为切入口,打造特色鲜明的残疾人就业名片。深挖县域手工及非遗资源,筛选适配残疾人的低门槛品类,建立覆盖全省167个县(市、区)的动态产品目录,以“一县一品”“一县多品”为抓手,聚焦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产品,打造河北特色残疾人手工品牌矩阵,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筑牢根基。

(二)以县域特色手工及非遗资源为核心,搭建“培训+就业+产销增收”闭环体系。培训环节紧扣市场需求与残疾人能力特点,整合职业学校、大师工作室等资源,通过“线上视频+线下小班制+一对一辅导”精准开展技能、创业培训,确保技能与岗位无缝衔接。聚焦学徒培训、订单式培训,推荐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与本地手工工坊、非遗项目及订单生产,实现“培训后就业”的定向输送。产销环节通过实体展厅、线上专区、直播带货及“残联+商城+农行”合作模式,打通产品销售全渠道,同步借助政策扶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形成“技能提升—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良性循环,让残疾人就业有路径、增收有保障。

(三)以多部门联动为支撑,构建助残就业协同保障格局。省残联牵头联动人社、文旅、商务、妇联等多部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从政策、资源、服务等层面形成支持闭环。政策上,整合就业创业补助、文化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对纳入项目库的企业与机构给予税收优惠、收费减免、金融扶持、资金补贴等帮扶,精准扶持手工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资源上,统筹职业学校、特教学校、龙头企业等培训载体,联动文旅景点、商业综合体等搭建展销阵地,吸纳社会资金以资助、捐赠形式参与。服务上,动态优化产品目录与领军人才名册,定期开展活动总结,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助残就业支持体系,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全周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