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化和旅游局、商务局、妇联,雄安新区有关部门:
现将《河北省“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北省商务厅
河北省妇女联合会
2025年7月18日
河北省“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和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提升残疾人就业水平,省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河北省“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结合全省县域产业特色,促进残疾人通过手工业生产实现就业增收,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挖掘和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手工制作及非遗项目,打造“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残疾人就业项目,通过持续不断实施系列性的技能培训、展示展销、宣传推介等支持措施,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增收。到2030年底,在全省167个县(市、区)培育1000余个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特色手工产品,带动1万名以上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增收。努力让每一个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都能就业,帮助全省广大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提升生活质量,逐步迈向共同富裕。
二、主要措施
(一)制定产品目录。各县(市、区)深入挖掘和培育极具本地特色手工、非遗项目,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摸排机制,通过实地走访非遗机构、手工业作坊、非遗大师、创意工匠等,根据残疾人身体特点,筛选低门槛、易上手的手工品类,全面梳理各地适合残疾人从事的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就业创业项目,形成覆盖全省167个县(市、区)的残疾人特色手工产品目录,纳入项目库管理。建立动态更新管理机制,每年度定期补充调整手工产品目录,将附加值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及时纳入项目库管理,打造极具河北地域特色的残疾人手工品牌。
(二)开展技能培训。残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商务、妇联等各部门统筹利用本地各类培训资源,形成以职业学校、特教学校、手工产品合作组织、手工业龙头企业、“美丽工坊”机构、技能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等为载体的残疾人手工业技能培训网络。要以残疾人就业增收为重点,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通用性广、时尚前沿、市场需求广阔、就业灵活度高的手工业产品项目,采用线上视频培训、线下“小班制”“一对一辅导”等灵活培训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订单式培训、学徒培训等多层次培训,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技艺交流。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培训或线上教学支持。加强残疾人工匠、技能型人才培育,扶持一批残疾人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和展能活动,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帮助残疾人提高手工从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展示展销产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省残联在河北省残疾人新业态就业创业服务基地建设“百县千品”残疾人手工产品展厅,打造集产品展示、直播、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常态化展厅,集中展示残疾人手工精湛技艺、能工巧匠匠人精神和残疾人自强不息、敬业乐业精神风貌。各级残联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商务等部门鼓励引导文旅景点、商业综合体、展会主办方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设立残疾人手工产品实体展销馆、专柜专区,打造嵌入式展销阵地。在河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等省级公共服务载体,建立残疾人“百县千品”手工特色产品线上展示专区,定期开展直播带货,通过工艺展示、互动讲解全方位呈现产品特色和文化内涵,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发挥“残联+商城+农行”合作消费助残服务模式作用,将优质残疾人手工产品推荐至农行,依托内部采购、线下代销、“兴农商城”APP等消费帮扶渠道,帮助扩大产品销路,带动残疾人增收致富。商外事部门将残疾人手工产品精品列入外事礼品范围。
(四)培养领军人才。要高度重视“百县千品”领军人才培养,将各县(市、区)从事手工产品制作的技艺精湛、业内有影响力、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人物、工匠名师大师纳入“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名册管理,支持鼓励设立大师传习所、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传承技艺培训,为“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建立领军人才动态调整机制,对严重违规违纪违法、造成恶劣影响的,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的,不再从事技艺传承的,予以清理退出;对符合条件的及时认定纳入名册管理。
(五)加强宣传推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运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手段,讲述残疾人手工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故事,展示残疾人制作手工产品技艺全过程,提升产品曝光度与吸引力。在全国助残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劳动妇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残疾人手工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通过产品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全方位宣介“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从事手工业就业创业,讲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故事,提升“百县千品”品牌传播力影响力,把“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打造成在全国残疾人工作“叫得响、立得住”的金名片。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残联要主动联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商务、妇联等部门牵头组织本方案的实施,组织开展调研,协调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共同推动“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作合力。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商务、残联、妇联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积极支持残疾人从事手工业就业创业。
(二)强化政策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和旅游、商务、残联、妇联等各部门充分利用政策资源,进一步制定完善对残疾人从事非遗传承保护和手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引导残疾人从事非遗、文创、电商带货直播等项目。支持残疾人家庭手工艺品作坊发展,推动“企业+农户”模式,吸纳残疾人参与订单生产。落实“互联网+”就业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按规定对从事手工生产纳入项目库建设的企业、机构给予税收优惠、收费减免、金融扶持、资金补贴等帮扶,帮助企业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电子商务建设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保障效能,对从事残疾人手工产品生产制作及销售的企业予以资金扶持,用于支持开展产品研发、技能培训、生产制作、推广销售等业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以资助、捐赠等形式参与“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助推残疾人从事手工业蓬勃发展。
(三)总结经验成效。本方案实施期间,各市县要对本地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优秀工匠及时上报省残联。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残联、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会同相关部门每半年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别于每年6月15日、12月15日前将本地“百县千品”促残疾人就业工程实施情况报告加盖公章报送至省残联教育就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