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政务公开 > 正文
2023年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省残联办公室
日期: 2024-05-15
访问次数: 1443

2023年,河北省各级残联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全会部署,深入实施“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创优,推进残疾人事业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中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

一、康复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河北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河北省“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康复服务成效显著。完善保障制度,报请省政府印发《河北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社会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责任,有力强化了政策支撑;制定出台《河北省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管理办法》,辅具适配实现实物适配和货币补贴双轨并行。深入贯彻实施《河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持续加大救助力度,强化人才培养,完善服务网络,优化救助流程,1.3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以农村困难残疾人为重点,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32.4万名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9.8万名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持证残疾人中,有视力残疾人1.7万名、听力残疾人1.5万名、言语残疾人2121名、肢体残疾人19.9万名、智力残疾人1.7万名、精神残疾人4.9万名、多重残疾人1.6万名。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和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配合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开展“精康融合行动”、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工伤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定落实《河北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机构管理办法》《河北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办法(试行)》强化机构规范化管理,全省有残疾人康复机构698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1.8万人,其中,管理人员2179人、业务人员1.4万人、其他人员2918人。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省级规范化培训,全年培训康复师资和技术骨干300人。

二、教育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规范设立县(市、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妥善、适宜安置具备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持续做好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就近就便安排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随尽随。规范送教上门形式和内容,加强送教服务过程管理,提高送教服务工作质量。全省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部、班)10个,在校生869人,其中聋生700人,盲生99人,其他70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4个,在校生430人,毕业生86人,毕业生中5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各级残联与同级招办、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制定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考便利措施,全年共为我省291名残疾考生提供了515项不同形式的合理便利,维护了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参加高考。为困难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资助,确保每个符合资助条件的困难残疾学生都能带着资助金接受高等教育,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高等教育阶段,招收1165名残疾学生,其中高职738人、本科388人、硕士研究生38人、博士研究生1人。

三、就业

持续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河北省“四级联考”首次对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残疾人作出部署,加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组织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举办就业援助月、洽谈会、专场招聘会等10余场,建成省残疾人新业态就业创业服务基地、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现有保健按摩机构331个、医疗按摩机构37个,全省109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共安置1627名残疾人就业,带动1825户残疾人家庭增收。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40.3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2.2万人,集中就业4099人,个体就业1.3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3386人,辅助性就业2288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7.3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28.6万人。

多措并举开展培训,年培训残疾人2.3万人,其中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约5019人次、技能培训1.8万人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98人次,78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合格证书,26人获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证书。

四、社会保障

聚焦破解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残疾人民生实事,突出抓好残疾人兜底保障。截至2023年底,全省持证残疾人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3.3万名、领取养老金65.5万名。60岁以下参保的残疾人中,37.1万名重度残疾人和12.1万名非重度残疾人得到参保缴费资助。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持续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全省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有299个,3342名残疾人通过寄宿制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接受了托养服务,2.3万名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

五、宣传文化

完善“河北省残联发布”新媒体矩阵,维护、提升抖音、快手、一点资讯、冀云号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打造全省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中央厨房”,进行全方位宣传。全省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个、电视手语栏目1个,设区市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7个、电视手语栏目10个。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协调主流媒体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报道残疾人工作,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良好风尚,网上点击总量达2500万。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全年报道残疾人事业39条次,河北日报全年专题刊发多个残疾人事业专题版面,在河北新闻网、纵览新闻客户端等开设残疾人事业宣传专栏,全年刊播660余条(次)。仅杭州亚残运会期间,全国200余家媒体平台关注报道亚残运会河北运动员,影响力值超5.67亿人次。连续打造“我和我的残疾人朋友”宣传品牌,组织开展“我和我的残疾人朋友手机摄影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投稿作品共计2386幅,优秀作品在河北省图书馆展出一个月,观众人数超万人。

扶持石家庄特教学校等12个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邯郸市图书馆等10个市(县)公共图书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建设,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36个,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650场次,省市两级残疾人艺术团7个。举办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交流、“我的2023”残疾人故事汇等活动,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唐山举办大型公益演出活动,让残疾人精神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六、体育

杭州亚残运会参赛成绩位居前列,河北30名运动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8个大项的比赛,勇夺24金13银12铜,共49枚奖牌,打破2项世界纪录、3项亚洲纪录。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获得奖牌总数为历届最多,参赛成绩位居全国第五。参加世界夏季特奥会取得优异成绩,河北6名运动员获得2金3银3铜的好成绩。

四年一届的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于10月10日在邯郸举办,倪岳峰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王正谱省长致开幕辞,中国残联副主席张卫星致贺词,金晖副省长主持,多位省领导出席开(闭)幕式活动,共有1090名运动员参加了27个大项、652个小项的比赛,设项规模、参赛人数均创省残运会历史新高。精彩简约、震撼人心的开幕式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广泛好评,现场近3万名观众热烈互动,河北广播电视台全程播放了开幕式实况,全国160余家媒体平台关注报道了此次盛会,全网阅读和频道收视人数总量超过千万,充分展示了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新进步。

以省级示范带动基层持续组织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健身周、特奥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残疾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带动全省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从上年的36.6%提升至42.6%。同时,积极开展特色群体活动,成功承办第七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启动活动、第13届残疾人健身周“体育筑梦”(河北)主场活动暨全国残疾人旱地滑雪推广活动,举办全省特教学校轮滑比赛、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和冬残奥体育教育进特教学校培训班,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为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

七、维权

制定或修改省级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和规章2个、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范性文件14个(其中省级3个、地级1个、县级10个),县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14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18次,组织开展省级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全省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183个,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79个,充分发挥12385服务热线作用,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各地残联办理建议、提案39件。

全省共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法规、政府令和规范性文件52个,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111次、无障碍培训1082人次。2023年,共为1.2万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为4009名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八、组织建设

全省市县乡残联共计2492个。村(社区)已建残协5.3万个。各级残联工作人员5401人,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总计5.3万人。残疾人专门协会902个,助残社会组织25个。

九、服务设施

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 135 个,总建设规模 139227.3 平方米,总投资 29509.7 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康复设施 17 个,总建设规模 103715.8 平方米,总投资 31762.8 万元;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 26 个,总建设规模 92661.4 平方米,总投资 19234.3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