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残联“多、快、严”三项举措优化残疾人证核发管理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 2025-07-07
|
来源:沧州市残联
|
分享:
|
字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残疾人证是残疾人享受惠残政策的重要依据,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近年来,市残联聚焦残疾人证核发管理服务工作,针对残疾人出行不便、普遍生活在农村地区且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为未持证残疾人及时办理残疾人证,为证件到期残疾人及时办理换证。“十四五”以来,已为26499名未持证残疾人新办残疾人证,为29786名持证残疾人办理到期换证,数量分别为“十三五”总量的145.13%和117.22%,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纳入惠残政策覆盖范围,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织密服务网络,让办证渠道多起来。一是加强评残机构建设,实现群众就近评残。办理残疾人证需要申请人到评残机构进行残疾评定,由县级残联根据评定医师的评定结论发证。2021年以来,市残联持续加强评残机构建设,3次增加残疾评定机构,数量由最初的20家增至52家,配备残疾评定医师260余名,并实现评定结果全市互认,方便群众就近评残。二是线上线下开展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线上线下齐发力,大力宣传残疾人证政策和残疾评定标准,引导群众主动申请办证换证。市、县残联在“全国助残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眼日”以及“国际残疾人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残疾人节日开展现场宣传“五进”活动,推动残疾人证政策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养老机构、进康复机构、进医疗机构,通过市、县残联和县级宣传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的滚动宣传,累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2000余次,高频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政策宣传,有效提升了政策社会知晓度。三是推动服务事项下放,方便群众就近申请。依托全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力推动残疾人证办理服务向基层延伸。县级残联办证工作人员开展现场授课,编制办理流程视频课程方便自学,使乡、村工作人员掌握残疾人证办理方法,申请人在全市191个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6000余个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即可申请办理残疾人证事项。

二、突出数字赋能,让办证速度快起来。一是推进“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落实。2024年4月起,启动“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申请人通过“河北省政务服务网”或“冀时办APP”即可申请办理残疾人证事项。推动“一件事”帮办代办服务在县级政务服务大厅,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申请人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从申请办证到拿到证件只需到残疾评定机构“跑一趟”。2024年4月以来,全市“一件事”办结9365件,数量全省领先。二是实现残疾人证事项异地网上办理。针对异地居住申请人办证难问题,通过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系统为异地居住申请人办理残疾人证事项,申请人持居住证即可在长期居住地的残疾评定机构进行残疾评定,然后将评定结果通过“跨省通办”系统传送到户籍所在地县级残联办理出证,已为915名异地居住残疾人跨省、市、县办理残疾人证事项,切实减轻残疾人跑办负担。三是开展主动上门服务。针对残疾人未及时申请办证换证的问题,每年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残疾人办证换证集中行动,县、乡、村三级残疾人工作者进村入户排查疑似残疾人,引导动员排查发现的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评定,符合条件的办理残疾人证。截至目前,已为3756名残疾人主动办理残疾人证。对年内证件即将到期的残疾人证,上门告知其到期换证政策,督促其抓紧换证。针对重度残疾人出行不便的问题,组织残疾评定医师为4217名重度残疾人上门进行残疾评定。

三、强化日常监督,让办证标准严起来。一是筑牢廉洁自律底线。各县级残联均选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同志负责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各残疾评定机构严格按照有关资质要求,选聘各残疾类别的残疾评定医师,医师上岗前全部接受业务培训。全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和残疾评定医师均签署《不违规办理残疾人证承诺书》,承诺不为违规办理残疾人证提供便利,不违规办理残疾人证,消除“人情证”“问题证”滋生土壤。二是加强日常检查抽查。建立残疾证核发管理定期回访制度,工作人员定期对新办证新换证的残疾人进行电话回访,通过了解其残疾状况,与残疾评定标准相比对,核实其残疾类别和等级是否合理。每年开展的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入户调查期间,如发现持证人残疾类别和等级信息存疑,信息采集员要求其限期进行二次评定,确保人证一致。三是畅通问题反映渠道。针对残疾人对残疾评定结论不认同的情况,聘请中心城区各三甲医院经验丰富的科室主任为残疾复评专家,为146名残疾人提供残疾复评服务,纠正评定偏差。在落实中国残联12385热线交办的残疾人证信访事项的基础上,市残联设置残疾人证问题反映热线和窗口,有关业务部室负责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培训均掌握办证换证政策基本内容,全员都是政策“解释员”,为群众答疑解惑。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