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市永年区,一群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孤独症儿童,正沐浴在全社会关爱的暖阳中。永年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残疾人关爱服务的部署,创新构建“护星成长”服务体系,整合医疗、教育、志愿服务等资源,织就一张覆盖“筛查-诊断-康复-教育”的全链条服务网络,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孤独症儿童关爱“永年样板”。
政策引领,筑牢关爱根基。永年区将孤独症儿童关爱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紧跟国家《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区级行动方案,明确任务与措施,并于2024年12月成功入选省级重点联系地区(全市唯一),为行动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成立由区残联牵头,教体、民政、卫健等多部门协同的工作领导小组,破除信息壁垒,高效整合资源,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构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服务可及。直面诊断资源不均、家庭负担沉重等难题,永年区精准发力,将救助年龄上限由6岁延至7岁,救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万元提至1.3万元,并保障不少于10个月的康复训练。这项暖心的政策已惠及194个家庭,并成功助力19名儿童通过康复顺利融入校园生活。
服务贯通,全程精准护航。聚焦服务效能,永年区推动“四网”深度融合,确保关爱无死角。在筛查环节,依托“区-镇-村”三级体系,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紧密联动,为全区0—6岁儿童提供心理行为初筛,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复筛,2025年以来初筛9601人,初筛率19%、复筛率93%,正向“双90%”目标加速迈进。诊断环节则建立快速通道,初筛异常儿童可及时转至省级专业机构确诊,区级紧密跟踪结果并同步复筛,大幅缩短等待时间,确保“早发现、早干预”。康复救助方面创新模式,采取“医保报销+政府补贴+社会救助”多元机制,将29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发挥低保兜底作用惠及5户家庭。针对无法进入定点机构的儿童,推行“机构+家庭”康复模式,已为20名儿童提供入户服务,力保康复“应享尽享”。教育融合上,落实“一人一案”安置政策,大力推广普校随班就读,配齐14个资源教室及感统训练器材,培养23名特教骨干教师并将干预技能纳入必修课,实现筛查、诊断与教育无缝衔接,目前全区孤独症儿童入园72人、普校就读51人,入学率高达95%。
同心聚力,点亮希望星空。永年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构建起温暖有力的支持生态圈。通过挖掘特教教师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的感人事迹,举办“讲奋斗故事·展青年担当”分享会,生动传递“理解、接纳、关爱”的社会共识,唤起广泛共鸣。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组织专业志愿者,深入康复机构和特教学校,围绕社交及认知训练需求,开展“一对一”“多对一”陪伴服务,2025年已开展活动4场,服务120余人次。同时,暖心行动持续筑牢后盾,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幼儿园普及孤独症知识提升筛查专业性,联合爱心企业开展“暖冬行动”捐赠物资,携手公益组织推进“代理爸妈助养计划”,为困难儿童匹配爱心家庭,提供生活补助与情感陪伴。
从政策保障到精准服务,从专业支撑到社会参与,邯郸永年区正以“护星成长”的坚定步伐,为“星星的孩子”铺就一条充满理解、尊重与希望的成长之路,让每一颗独特星辰都能在爱的星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