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折翼的天使”告别“磕碰的生活” ——记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在邯郸市涉县先行先试
发布日期: 2025-06-26
|
来源:邯郸市涉县残联
|
分享:
|
字体:

“有了这个电动轮椅,我可以在校园内自由的活动了。”

“安上假肢,装上扶手,有了洗浴椅,我能自己独立生活学习了。”

“有了脑瘫轮椅、护理床、洗浴床垫、洗浴椅、助视器这些设施,再也不发愁给孩子翻身、洗澡、看护他了。”

1.jpg

图为适配假肢

盛夏六月,骄阳似火。中国残联、河北省、邯郸市残联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的专家组在涉县爬山越岭,进村入户,帮助一个个残疾儿童实施无障碍改造。满脸流淌的汗珠、脊背尽湿的疲惫、嗓子教授的沙哑在残疾儿童、儿童家长的一声声欢呼和感谢声中尽数褪却,只剩下项目成功落地后的喜悦。

残疾儿童是一群折翼的天使,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环境改善有着更多更加急切的期盼。面对着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渴求的目光,面对着他们日常出行难、居家生活自理难的尴尬境地,面对着他们自强信念不动摇、自立意志不松懈的劲头,中国残联、河北省残联、邯郸市残联等各级残联组织及残疾人工作者,用一颗挚爱之心、仁爱之举,努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为此,由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开展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设施提升计划帮扶先行先试工作在邯郸市涉县落地实施。历时半年,完成了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筛查-评估-适配“全链条服务模式,让涉县19名残疾儿童终于告别了“磕碰的生活。”

严密组织,精细筛查

今年1月,涉县残联接到邯郸市残联通知,争取到了中国残联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拟落户涉县,需立即开展调查上报。当时正值年末,时间紧,任务重,抱着一定要珍惜机会让这一项目落户涉县的决心,涉县残联迅速成立了以党组书记、理事长李淑英为组长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决定由副理事长杨秀丽具体安排,康复部牵头负责组织实施,组联、办证等科室全力配合。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对 0-17 岁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全方位摸排,重点筛查残疾儿童身体功能、日常出行、生活自理、家庭成员护理、无障碍环境等方面。为了确保筛查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涉县残联前期通过调取全县残疾人系统数据,对项目要求的年龄、残疾类别、致残原因等情况做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研讨,在此基础上开展详细的调查摸底。一是安排各乡镇残联理事长、村残疾人专职委员进村入户上门摸排,详细了解残疾儿童的现实情况、家庭环境和实际需求,及时上报符合条件的人员信息。二是在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群内广泛发动宣传,动员符合条件、有需求的儿童家长进行申报。三是涉县残联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改造项目工作组汇总需求后,针对申报摸底结果分成三个小组,由副理事长、康复部负责人等亲自带队,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与每一位申报的儿童本人及其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了解和沟通,实地查看每一处生活的环境以及设施设备的使用状态客观准确的记录每一户的实际状况,再次从申报需求的61名残疾儿童中按要求筛查出了47名儿童。

视频为讲解沟通交流器使用方法

严谨细致,精准评估

2月18日-20日,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派遣专业工作队到涉县开展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筛查评估帮扶工作。省残疾人辅具中心,市、县残联协助深入到残疾儿童家中筛查评估。

4.jpg

图为适配脑瘫儿童轮椅

涉县地处山区,路难行、户分散,为确保每一户受助对象都能够采集到准确的数据。中国残联和省、市残联的工作人员立足于受助对象的实际,在标准不变、要求不变、程序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划片入户、同时推进的方法,将人员分成了三个小组,同时开展入户评估工作,既保证深入细致地了解具体情况,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每入一户,评估组的成员按照分工实地测量,确定路线,标注路线上的每一个拐点的实际情况及具体数据。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也深入到涉县残疾儿童家中,跟进筛查帮扶工作。

在河南店镇肢体二级残疾儿童小轩(化名)家中,专家组不嫌小轩的脚脏、脚臭,扳着他的脚,认真仔细的为他进行检查、检测膝、踝关节活动情况,根据他的残疾状况和康复需求,为他进行个性化、科学化的适配评估后,为其制定了适配踝足矫形器、坐便椅、洗浴椅改造计划,并详细登记信息,并对小轩自身及家属的情绪特点进行了心理疏导,为日后康复提供了专业指导。

7.jpg

图为适配高靠背儿童轮椅

第一批次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先行先试工作筛查评估帮扶活动共走进涉县26户残疾儿童家中进行了筛查评估。每到一户,乡村的残疾人工作者都详细介绍残疾儿童家庭具体情况,专家们都对残疾儿童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特殊需求,认真进行测量,个性化定制改造方案。入户评估的26名儿童中最终确定了19人,剩余21名未筛查评估儿童期待第二批次试行工作的落实。

严抠细节、精确提升

“这个东西可不赖,我们之前自己买的助行器孩子总是摔倒,今天用上你们给的才知道助行器也分很多种,我们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这么合适的东西,真是得了大便宜了。”6月19日,井店镇肢体二级残疾儿童小杰(化名)用上专家组精准适配的两轮助行器后在房间里自由活动,没有再磕磕绊绊,小杰奶奶高兴地直说好。

6月18日-19日,中国残疾人辅具中心、省残疾人辅具中心、市残疾人辅具中心专家组成员一行深入到涉县残疾儿童家中,为前期筛查评估审核通过的19名残疾儿童实施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每到一户,从残疾儿童的功能改善、到生活起居、到外出等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考量,从坐姿的调节、固定,从设施的安装与环境相衔接的调试等,专家组成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行不便的细节,真正做到改造一户、方便一户、提升一户。

“我很羡慕我的同学可以在校园里自由自在的玩耍,现在我有了这个电动轮椅,以后也可以自由地在校园里玩耍了。”在涉县某小学读四年级的小月(化名)坐在新适配的电动轮椅上高兴地说。小月是肢体二级,依靠双拐只能艰难的步行三五步,平时只能看着别的同学在校园内跑着玩耍。专家组给其适配了电动轮椅后,她几分钟就学会了熟练操控,驾驶轮椅在院内院外进来出去,十分享受“自由的生活”。 

视频为残疾儿童现场操控电动轮椅

此次残疾儿童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呈现出改造精准化、适配科技化、服务专家化、基本一次改造满足全部所需的特点。共为涉县19名残疾儿童家庭进行了护理床、防褥疮床垫、洗浴床垫、电动轮椅、沟通交流板、电子助视器、助听器、功能轮椅、假肢、矫形器、便携坡道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造,满足了残疾儿童洗澡、如厕、吃饭、户内活动和出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为残疾儿童家庭创造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次在为涉县残疾儿童提供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中,涉县的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工作者不仅被感动于该项目对涉县残疾儿童带来的福祉,更感动于实施的中国残联、省市残联专家组成员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精神和耐心细致、精准求精的作风。18日下午,他们一到涉县,放下行李,一刻也不休息就立即投入工作。两天来,天气闷热、大雨磅礴拉不慢他们工作的脚步;中午过饭点,晚上见月光都是工作的常态。工作中,他们细致地拆解改造设施的包装,小到一个螺丝都要检查拧紧,大到护理床都亲自拆装到位。每一件辅具都认真地向残疾儿童和家长演示、示范,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讲解,直至他们学懂弄通。

领导重视,助力提优

对于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先行先试工作,邯郸市残联、涉县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入户筛查评估开始,2月18日下午,邯郸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常智、市残联二级调研员黄以林、涉县政府副县长吴青梅及涉县残联有关负责同志就陪同专家组开展入户筛查评估。

视频为现场教授残疾儿童使用助行器

在残疾儿童小刚(化名)家中,王常智与儿童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孩子的发病史、身体状况及现在日常的出行及生活自理等情况;专家们为小刚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认真进行测量,“量体裁衣”精准制定了残疾儿童家庭无障碍辅助器具适配方案。

6月18-19日,专家组成员一行深入到涉县残疾儿童家中实施了居家无障碍改造项目。18日下午,市残联二级调研员黄以林、联系残联的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喜所深入涉县索堡镇肢体二级残疾儿童小明(化名)家中,关注该项目的具体适配改造情况。

6.jpg

图为向儿童家长讲解注意事项

19日上午,涉县政府县长葛新深入更乐镇多重一级残疾儿童小亮(化名)家中走访,了解科技助残为残疾儿童及家庭带来的便利,看望实施改造项目的专家组一行。当场对中国残联、省市残联对涉县的关心关爱表示感谢,特别是把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先行先试工作放在涉县,他表态涉县将更加关心残疾人工作,更加关注残疾儿童康复,希望各级残联也更加支持帮助涉县。

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先行先试工作在涉县通过科学评估、精准适配,帮助残疾儿童改善了功能障碍,提升了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了涉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标准化与专业化建设。“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集善残疾儿童助养-无障碍提升计划居家无障碍改造第二批工作在涉县实施,让更多的涉县残疾儿童受益。”涉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淑英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