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孤独症儿童的假装游戏能力
发布日期: 2023-06-21
|
来源:康复中心
|
分享:
|
字体:

一、什么是假装能力?假装能力和假装游戏的发展对儿童有什么意义?

假装能力是儿童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当前的人、物体以及场景设想为另外的人,物体和场景并以动作展现出来的能力。日常幼儿经常玩的“过家家”游戏就是典型的假装游戏的体现。把自己设定成另外的人,本质上反映的是幼儿突破自我中心,开始能够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认识他人、理解他人以及从他人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能力。把某一物品设定成其他物品,把某一场景设定为其他场景,反映的是儿童开始脱离现实世界的限制,将各种事物之间的外形、特性与功能进行创造性的连接,创造性的开展象征性行为的能力。

良好的假装游戏技能对儿童的想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假装能力的前备技能有哪些?

(一)模仿。模仿是假装的外显行为,假装某事物必须以符合某事物外表和行为特征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我们假装一个兔子,必须按照兔子外表进行装扮以及按照兔子的行为特征行事。所以模仿是假装的第一步,想要假装其他事物就要模仿其他事物的外表和行为。所以良好的模仿能力是假装的前提。

(二)想象。想象是假装能力的精神内核,假装能力是儿童以物体的表象以及现实世界为基础的一种想象,比如我们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得以在各种不同个人的基础上描绘外星人的样子。形形色色的人为现实世界,外星人为虚拟想象世界。所以良好的假装能力必须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对物对人和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才能为以后的想象提供素材和载体。

三、怎么培养儿童的假装能力?

(一)培养儿童“以物代物”的能力。以物代物是假装能力的第一步,比如过家家游戏时儿童将一小节树枝当作筷子,将一片树叶当作美味可口的饭菜,将一个土块当作馒头。这都表明儿童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以物代物的能力了。怎么才能对儿童的以物代物能力进行培养呢?首先需要儿童积累大量的关于周围物品的认识,大量的认知积累有助于儿童形成丰富的视觉表象,从而进行分析和归纳。第二,建立物品外形上的相似联系。比如树枝和筷子之间都是长条状的,更容易实现替代。土块和馒头都是块状的,也更加容易实现替代。第三,建立物品功能上的相似联系。比如浇花水壶、脸盆、碗等都可以盛水,也全部用来浇花。

(二)培养儿童“以人代人”的能力。“以人代人”即假装他人的能力,假装他人需要紧紧抓住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抓住他人的外貌特征,在假装他人的过程中进行乔装打扮,比如女性的长发,男性的胡子等;第二,抓住他人的身份或职业等特征,在假装他人过程中按照起身体和职业进行行事,如妈妈或教师等;第三,抓住他人的行为特征,按照他人做某一件事的行为特征进行模仿。比如唐老鸭会摇摇摆摆的走路等。

(三)培养儿童“无中生有”的能力无中生有是在“以物代物”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假装形式,即只假装物品的操作动作,而没有真实的物品。比如只做拍球的动作代表拍球,只做咀嚼的动作代表吃东西,只做盖被子的动作代表盖被子。孩子想要发展出“无中生有”式的假装需要对物品的使用以及行为的意义具有较多了解。

(四)培养儿童假装某种内在的感受。假装某种内在的感受是在“以人代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假装某个人的某种感受的能力。主要包括:第一,假装感受到视听嗅味触本体或前庭等某种刺激状态,如假装看到了老虎,假装听到了电话铃声,假装闻到烤面包的香味,假装身体很僵硬,假装有些头晕等;第二,假装某种情绪和情感状态,比如假装愿望落空觉得很伤心、假装要放假觉得很兴奋等。发展出假装某种内在感受的能力对孩子理解他人,发展社交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