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正文
医者仁心,为折翼天使重筑希望之路
——记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的温暖征程
发布日期: 2025-08-26
|
分享:
|
字体:

在邢台市第九医院,也叫巨鹿县医院,有一支特殊的医疗团队,他们用近二十年时光为数千名残疾儿童点亮了生命之光。从最初仅有一间诊室、一名医生的简陋科室,到如今拥有8000平方米现代化康复中心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用专业的康复理念和医者仁心的崇高信念,书写着医者大爱的动人篇章。

【1】儿童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jpg

儿童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

破茧成蝶:从“一人一室”到国家级示范基地

2010年1月,59岁的赵玉香响应国家医疗扶贫号召,从省儿童医院只身来到巨鹿县医院。她眼前的“儿童康复科”仅有着一间诊室和一名按摩师。“当时看到脑瘫患儿家长绝望的眼神,我知道这里需要真正的康复体系。”

作为该院儿童康复科带头人,赵玉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儿童康复知识教授给科室成员,巨鹿县医院也有求并应,为康复科配备必要的康复设备,改善康复条件。历经15年耕耘,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四次搬迁扩建,逐步建立起包含中医康复区、水疗室、海豚屋等30余个功能区的现代化康复中心。科室创新引入了欧洲GMs全身运动评估技术,将脑瘫筛查时间提前至出生3个月内,累计筛查新生儿3.8万例;创建“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使康复周期缩短30%;打造的“家园式”康复环境配备家庭化病房、亲子厨房等设施,家长满意度达98.6%。如今这里不仅是河北省三级残疾儿童定点机构,更荣获全国儿童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他们用专业与爱心重塑那些看似羸弱的幼苗,静待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2】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获得荣誉 (2).jpg

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获得荣誉

生命重建:全链条康复体系打破命运枷锁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星,我们要找到点亮他们的方式。”团队构建的“筛查-干预-救助-教育”全链条体系,为不同病症儿童量身定制康复方案:针对吞咽困难的新生儿开展口肌训练,让80%患儿实现自主进食;为孤独症儿童开设绘画、音乐等特教课程,配合海豚屋声光治疗;创新脊柱侧弯康复项目,使得青少年患者训练后弯曲度平均减少5-8度······

与此同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矩阵成效显著:针灸配合悬吊训练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中药浴与感统训练协同提升智力障碍儿童认知水平……

赵玉香带队的这15年间,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帮助数千名儿童实现社会融入,其中孤独症儿童入学率达80%,无数患儿经系统训练后得以重返校园。

他们以技术为钥、仁心为桥,助力折翼的天使重建羽翼,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3】巨鹿县医院引进的特教老师带孩子上课 (2).jpg

巨鹿县医院引进的特教老师带孩子上课

以爱为桥:47双手托起7000个家庭的希望

在3000平方米的康复治疗区,每天都在上演温暖故事:治疗师自掏腰包为贫困患儿购置冬衣,抱着哭闹儿童数小时,深夜加班为急症患儿制定方案。曾有位石家庄单亲父亲带着脑瘫儿子辗转求医多年年,来到巨鹿县医院后,医护人员不仅持续资助其生活物资,更通过阶段性强化训练让孩子实现独立行走。

“康复一个孩子,解救一个家庭。”这支团队用专业与温情创造奇迹:东北女孩从四肢僵直到能歌善舞,廊坊脑炎后遗症患儿从插胃管到自主进食,四川孤独症儿童从封闭自我到主动交流······截至目前,已有7000多名患有孤独症、脑瘫、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孩子们在此康复、学习。

他们倾情奉献,让残缺的生命也能触摸星辰大海,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医者父母心"的真谛。  

【4】赵玉香主任和康复儿童在儿童乐园互动 (2).jpg

赵玉香主任和康复儿童在儿童乐园互动

薪火相传:让希望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面对74岁仍坚守岗位的赵玉香主任,年轻医护们在敬佩的同时,也传承着这份医者情怀。如今该院儿童康复科将服务延伸至青少年健康领域,开展注意力缺陷、抽动症等康复项目,并积极探索“医疗机构-学校-家庭”联动的融合教育模式。

站在挂满荣誉的走廊,赵玉香望向康复教室:“希望社会更多关注这些特殊家庭,他们的坚持本就值得尊敬!我们也正在培养新一代康复人才,未来要让更多孩子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专业救治。”夕阳透过玻璃窗洒在儿童乐园的彩虹地垫上,嬉戏的孩子们笑声清脆——这或许就是医者最欣慰的“晚年愿景”。

从青丝到白发,巨鹿县医院儿童康复科四十多位白衣天使坚守诠释医者仁心。在8000平方米的康复王国里,他们以行动书写大医精诚,重筑生命阶梯,用人文之光温暖残缺世界。正如赵玉香主任所言:“每个生命都值得完整绽放”,这里仍在续写希望的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