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与自学打破命运枷锁
1975年的一场意外,让年幼的吴明月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初中时,看着同学们畅想未来,他却在焦虑中摸索出路。“那时常想,难道只能修鞋、乞讨?”靠着表弟骑自行车接送完成学业后,他毅然投身家电维修。
学习之路布满荆棘。拜师时因轮椅行动不便被拒绝,他索性买来《无线电》杂志自学,把家里电器拆了装、装了拆。1998年,当互联网春风吹进小城,这个终日与电器维修为伴的年轻人敏锐抓住机遇,与浙大研究生合作开发象棋软件,首月便赚到过去一年的收入。
轮椅上的突围
2009年,一则运动轮椅视频点燃了他沉寂的心,“那个人能在轮椅上灵活转身,甚至做动作——这是我从未想过的。”花2000元买来一辆运动轮椅,他开始了“摔出来的重生”。骨折、擦伤成了家常便饭,但当他第一次成功地独自坐轮椅出行时,“仿佛卸下了残疾的枷锁”。
2012年,在朋友的启发下,他组建定州首个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教更多的肢残残友使用轮椅,带那些从未进过超市的伙伴体验购物。当看到一位队友在公交车上望着窗外湿润了眼眶时,吴明月更加坚信:行动自由才是“我们”尊严的起点。
他们用掌心奔跑,然后教会别人飞翔
2016年,他创造性地发起轮椅马拉松跑团。从5公里到42公里,他和伙伴们用双手代替双脚,在赛道上划出生命的弧线。曾经有过轻生念头的“东姐”在完赛后痛哭:“死都不怕,马拉松也能坚持‘跑’下来,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以后一定好好生活”;抑郁症患者李翔宇在吴明月的帮助下,通过轮椅创业,如今已年入50万;脑瘫青年王少康从“黑红网红”转型正能量剪辑师……
2023年,吴明月辞去南京企业高管职位,带着30万积蓄回乡创办残疾人之家。初期资金耗尽、业务受阻,但看到学员们从“来了就走”到稳定就业,他咬牙坚持。如今,这里已成为80余名残疾人的技能孵化基地,短视频制作、数据录入、文创开发等岗位让这一特殊群体找回价值。
残疾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残健共融”是吴明月最珍视的理念。他策划相亲会,邀请残健夫妻分享经历;拍摄《公益圆梦故事会》,记录轮椅舞者、编程大神的蜕变;更联合公益红娘促成十余对姻缘。脑瘫女孩蔡梦圆从拒绝交流到主动问好,脊髓损伤少女重新绽放笑容,这些变化比任何奖杯都令他骄傲。
“残疾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如今,48岁的吴明月依然每天奔波在助残一线。他的轮椅划过定州的大街小巷,也划出一道理解与包容的轨迹。“如果每个人都能拆掉心中的台阶,这个世界就没有真正的障碍。”